留学申请

公告通知 活动日历
11 Jan
“我的中国年”国际学生摄影大赛

18 Jul
同济er,一起向未来标识及周边设计比赛

19 Jan
主题活动—“我的中国年”

查看更多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国际博士生项目—数字设计与建造方向招生简章
   

专业名称:建筑学国际博士项目——数字设计与建造方向

学制:4

项目简介:

1.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立为国际学生开办的博士生课程项目。其中“数字未来”国际博士生项目聚焦建筑学在数字化变革中的诸多发展,涵盖从数字化建筑设计与建造到空间性能化模拟与可视化研究的各个层面。

2.本项目招收的国际博士研究生,授课语言为英语。博士生学习期间须参与课程学习以获得所须学分,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必修环节的考核并完成博士论文写作。

3.本项目集合了一批国际优质师资队伍,包括该领域内世界领先的专家学者:

1)博士生导师:Neil Leach, Patrik Schumacher, 谢亿民,袁烽,石邢,徐磊青,孙澄宇

2)课程教授:Philippe Block, Biayna Bogosian, Matias del Campo, Behnaz Farahi, Sandra Manninger, Achim Menges, Gilles Retsin, Jenny Sabin, Roland Snooks, Nader Tehrani

3)课程协调人:袁烽,Neil Leach

 

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中国和同济大学、学风正派,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出众的综合能力的建筑学研究者,能够独立进行创造性研究与实践的建筑学高端人才,以及引领未来的专业精英及新领域的开拓者。

1. 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 创新能力:具有批判眼光,能发现新的建筑学现象和规律,并能作出解释;具有改进能力,能对建筑学研究方法进行创新或修正;具备创新能力,能应用建筑学以及交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作出创造性学术贡献。

3. 跨文化视野:理解不同文化,具备跨文化的基本知识与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悉并掌握国际学术交流的基本方式,能熟练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参与国际合作,具有在国际舞台上与同行进行合作和竞争的能力。

4. 组织能力:具备领导团队进行学术研究的组织能力;具备一般社会工作的协调与组织能力。

申请资格:

1.身心健康的非中国公民。

2.申请人须有权威机构颁发的硕士学位,或者具有同等学力的相关证明材料。

3.申请人在相关学术领域中应有良好的本科或研究生教育经历,学习成绩良好。

4.申请人应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母语为英语国家的申请人不受此项限制),英语水平通过相关 证明材料或官方英语考试(TOEFL IELTS) 成绩单来体现,其中,TOEFL分数不低于88/120, IELTS 不低于6.5 (9 分制)

注: 自2010年起,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居民在移民国外后以外国留学生身份申请来校学习的,除符合上述要求之外,还需满足以下条件:申请人须持有有效的外国护照或国际证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截至入学年度的430日前)之内有在国外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一年中实际在国外居住满9个月可按一年计算,以入境和出境签章为准)。

 

选拔机制:

本项目博士生招生实行材料审核选拔机制。评审委员会将会在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对申请者提交的学术履历、个人陈述、推荐信、成绩单、以及相关学术成果等材料进行审核,并对申请者本身进行面试,最终通过打分的形式决定录取结果。

 

招生方式:

1申请时间:申请截止时间为430日。

2申请流程:

1)登录同济大学留学生办公室网站: http://study.tongji.edu.cn/index.php?classid=6839了解申请信息。

2)登录同济大学网上报名系统: http://study-info.tongji.edu.cn进行网上报名,完成后打印系统生成的申请表PDF文件并签名。

3)递交申请材料;可由本人递交或委托他人递交,也可邮寄到同济大学留学生办公室(邮寄地址见联系方式);全部申请材料务必在申请截止日期前递到,否则视为自动放弃申请。

申请材料:

1.《同济大学外国留学生入学申请表》(两份)。

2.本人普通护照照片页复印件。

3. 个人陈述:请按照个人陈述模板填写,书写文字按照专业项目授课语言进行书写(中文授课专业用中文书写,英文授课专业用英文书写)。个人陈述是申请者向校方表明其科研兴趣和研究目标的途径,表述申请者选择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而非其他机构的理由。同时,申请人应介绍自己的背景,包括科研经历、擅长的学科领域、所获荣誉以及参加的课外活动等情况。

4.硕士学位证书:申请人应当持有与中国硕士学位同等学力的外国学位,该学位应当是国际上认可的学术机构所颁发。学位由研究生入学办公室的评估人员进行认定。

5.成绩单:申请人应当提交所有⼤学学习阶段的成绩单。如果该成绩单不能够证明相应的学位授予情况,申请人应当提交一些补充材料来说明。申请人应当提供一份成绩单原件,同时附上一份翻译过来的英语成绩单。英语成绩单通常由学校或政府机关所提供,如果颁发机构使用的是英语, 则不需要对成绩单进行英语翻译。成绩单原件由原就读学校提供,并附有学校图章或钢印以及授权机构的签名。中英文以外文本的成绩单需提供中文或英文翻译件的公证件原件。(注: 文件公证件需由中国驻外使领馆或外国驻华使领馆提供。)

6.推荐信:申请者需要提交至少2 封由教授(或同等职称)撰写的推荐信。推荐人应在信中表明对申请者的个人评价,包括专业知识水平、科研工作能力、工作态度、性格特点以及申请人获得奖学金的潜在能力等。

7.已发表文章:申请者需要提交2篇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8.英语能材料:若申请人来自非英语国家,申请人应当提交体现其英语能力的证明材料。如果申请人在认可的中国机构里完成了至少一年以上的全日制课程,并且成绩在B以上,则该申请人不必参加官方英语考试。若申请人能提供英语为大学学习期间工作语言的相关证明,可不必参加官方英语考试。否则,申请人需提交一份有效的官方英语成绩单。申请人可以选择参加以下任意一种官方英语考试:TOEFL IELTS。英语成绩单应为申请人在申请日期之前两年之内的最近一次考试成绩。

9.作品集。

业务基本要求:

1.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模块不少于4学分,专业学位课模块不少于5学分,非学位课模块不少于6学分(其中包括一门跨学科门类课程2学分),必修环节11学分。每位博士生应当按照《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管理规定》,在中期考核前修完培养计划确定的所有课程并取得学分。

2.学位论文:

1)科学创新是博士生培养的核心,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在建筑学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可以是理论研究和方法途径的创新,也可以是技术的突破。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能充分反映研究生已全面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学位论文应具有明确的科学创新以及系统性、完整性和学术性;论文的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应有较大的学术价值或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或实践意义。

2)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的必修环节包括:文献综述与选题方案报告(第二学期)、研究方法报告(第三学期)、论文选题(第三学期)、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中期考试前)、学术与职业素养讲堂(中期考试前)、中期考试(第四学期)、论文阶段性成果学术讨论会(第五或第六学期)、国外学术交流。

3)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由各学科组自行集中组织,并一般不迟于第三学期。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以及开题报告的组织实施等请参见同研【2007158号《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20126月修订)》。开题报告经审查通过,必须严格执行。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如果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做选题报告。

4)博士研究生的中期考试由各学科组自行集中组织,并进行二级学科以上的排序。考试成绩分等级录入管理信息系统,成绩为优的比例≤40%,成绩为良的比例≤40%,成绩为合格或不通过的比例不低于20%。中期考试一次不通过者,可在6个月后申请再次考试。两次不通过者,取消学籍作肄业处理。

5)预答辩:本学科不规定进行集中的博士研究生预答辩组织,各学科组可自行决定。

6)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全部实行论文初稿双盲预审。双盲预审一般应在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前2-3个月进行。

7)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评阅、答辩组织、答辩审批、答辩过程,以及提前答辩和延期答辩的规定请参见同研【2007158号《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20126月修订)》。

3.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应在相关刊物或国际会议上公开发表研究成果,关于发表学术成果的规定详见经学校备案公布的最新博士硕士学位标准。

 

联系方式:

关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国际博士生项目的具体信息,请联系

EmailDigitalFUTURES@tongji.edu.cn

 

返回

同济大学留学生办公室

©2017 Tongji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ffice

地址:四平路校区综合楼

电话:021-65983611

邮箱:iso-zhaosheng@tongji.edu.cn

现在就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同济大学留学生办公室